望京已不再是那个遍地韩国人的望京|沸腾

导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望京夜景。图片来自视觉中国文/温文1.“韩国城”成为望京标签,“名副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一提到望京,人们就...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望京夜景。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文/温文

1.“韩国城”成为望京标签,“名副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

一提到望京,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那里有很多韩国人”。“韩国城”是望京最知名的标签之一。一直到现在,这个标签还是异常“醒目”,是许多人对望京的主要认知,甚至是唯一的认知。

望京地区有很多韩国用品商店。

大概从1994年开始,也就是中韩建交第二年,望京就成了来北京的韩国人最喜欢居住的地方。但望京形成“韩国城”,也就是韩国人在此地大规模聚居生活,却还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事。有人估计,在金融危机之前,居住在望京的韩国人不会超过1000人。

十年间,一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望京的韩国人数量在逐年增加。在望京韩国人最多的时候,曾经一度达7万之多,占了当时整个望京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个峰值,大概出现在2006年-2008年,或许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韩国城”成了望京最知名的标签之一。

望京的韩国小店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但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望京的韩国人数量首次出现大幅度下滑。尔后虽有有小幅度上升,但一直没有回到2006-2008年间的峰值。

在2011年,有人估计望京的韩国人数量大概为3万左右。一直到2014年,这个数量,似乎还是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而最近几年,从大多数媒体和个人的估计来看,在望京的韩国人更是没有上升,反而是在下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萨德一事的影响所致,另外一方面恐怕也和望京新一轮经济变革中韩企式微有关。

在微博上,甚至有人说,因为韩国顾客大量减少,现在望京的韩式餐厅,连口味都没有以前正宗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城”成为望京的标签,“名副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而未来这个“标签”是否还能“名副其实”,还真不好说。

韩国人到望京社区制作泡菜给居民品尝。

在望京居住的韩国人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逐年增加的,而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起起落落。

2.2008年后,韩国人逃离望京

回到2008年,这一年,韩国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韩元大幅贬值。这意味着,在中国购物,需要花费更多的韩元才能买到了。所以对于韩国人而言,原来在这里觉得便宜的东西,现在变得更贵了。

也是在这一年,大量韩国人不得不选择离开“生活压力比较大”的中国。

住在望京的韩国人相对富裕,大多属于中产。

望京的韩国小店

原来在这块居住着不少富裕的留学生,他们觉得中国就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出行打车、经常在去韩餐厅吃烤肉,是常有的事情。但金融危机之后,他们不得不省着点花钱,为了省钱,甚至选择坐4毛钱的公交也不愿意花2块钱坐地铁。

逃离望京的韩国人都去了哪里呢?大部分选择了回国,有20%左右搬到了北京酒仙桥、芍药居、来广营。

当然,许多韩国人已经在望京置了业,所以即使发生了如此重大的经济危机,也依然会留下一部分在这里扎根的韩国人。

据说有些高档小区,40%以上的业主都是韩国人。有些楼,整栋的住户都是韩国人。这部分人,不大会因为金融危机而逃离。

3.韩国人没赶上新一轮经济变革

2008年,是世界经济的关键性年份,不仅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转折点。

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多事情,是奥运年,也是房价突飞猛进的一年。在望京,原来几千元一平的房子,一下子涨到了1.5万一平。

2009年,望京启动了大拆迁,房价被继续推高。

2011年,“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被正式写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这个地区,被定位为高端国际化科技商务创新城市综合体,总投资近300亿元。

这意味着,望京将变得越来越“高大上”,周边的房价房租,也会越来越高。实际上,过去十年,望京是北京房价上涨最快最多的地区。

这种变化,在2014年,因为美团网的入驻而逐渐显现。尔后,绿地中心出现了阿里巴巴的logo,2015年11月Uber也入驻望京保利国际广场。

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除此外,新入驻的新兴互联网科技公司,还包括苹果研发中心、大众点评、奇虎360、陌陌、携程、触控科技、圣耀互动等等。

在现在望京最知名的地标性建筑望京SOHO,新入驻的公司中,65.4%都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其中望京SOHO塔三的互联网公司比例更是达到了90%。

望京SOHO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如今,望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兴互联网科技创新创业新区,堪比中关村,甚至被人称为未来的“中国硅谷”。

取代“韩国城”,望京SOHO边上的“扫码一条街”成为望京的新标签。街头攒动的不再是韩国人,而是一群拿着二维码和礼品求关注的互联网企业销售。

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员工数量之多,往往非常惊人。阿里巴巴入驻望京,预计将带来10000名员工入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新一轮的经济结构变化中,韩企鲜有参与。

实际上,由于新兴互联网公司带来的租金和房价上涨,再次使得不少韩国人不得不迁出望京。他们迁到房价更便宜的顺义或燕郊。据说在燕郊,甚至出现了专门卖给韩国人的楼盘。

在“大望京商务区”的利好刺激下,绿地集团、保利地产、远洋地产等纷纷逐鹿望京。

有人发文称:便捷的交通、高速发展的产业园和低廉的成本,使燕郊成为韩国人开辟“第二韩国城”的首选之地。随着韩国企业陆续入驻燕郊高新开发区,大量的韩国人开始在燕郊安家落户。于是,燕郊被一些人称为正在崛起的“第二韩国城”。

不过在韩国的大企业中,人员相对固定,辞职的现象相对少见。在大型的韩国企业中,普通员工和领导层分化明显。韩企内部的晋升,是四年一个等级,只要没有犯大的错误,上升是很固化的模式。

像在望京的大型韩企中,普通员工,会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在附近合租一个房子,每个月2000元-3000元的租金足以,领导层一般不住在望京,而是选择在通州这样的地方置业,早上有专门的班车。

所以新一轮的经济变革,对固若金汤的大型韩企本身的冲击,只是进一步让他们边缘化,使得他们无法再扩张。

但这一轮经济的变革,对于遍布于周边的韩国小企业,以及从事餐饮、教育、服务行业的韩国人却可能带来剧烈的震感。

据说有些在望京原来已经买房的韩国人,都把房子租了出去,自己则搬到到了更远的地区租房。

4.望京未来是否还有“韩国城”都悬了

纵观新兴的互联网创新公司,基本上都来自中国本土,而罕见韩企身影。

这不是望京第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实际上,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大概在2000年左右,望京也曾经迎来过一批巨型的世界级跨国企业入驻,比如ABB、摩托罗拉、LG、三星、爱立信等等。这些财大气粗的国际公司,甚至都有自己的独栋大厦。这类老牌的巨型跨国企业,当属1991年就入驻望京的西门子为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2000前后入驻望京的老牌跨国企业中,韩国企业是高度参与的,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或许也是韩国人在望京人口数量在此后十年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

大望京商务区地标性建筑 资料图片

由此可以预见,随着韩国企业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败下阵来,望京的韩国人势必也将继续减少。在加上政治因素的影响,望京未来是否还会有“韩国城”的这个标签,也成了一个不定数。

当然,韩国人在望京毕竟根基较深,许多人购置了房产,从文化到经济属性,基本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望京人。所以在望京的韩国人不会绝迹,依然会留下许多“种子”,等待在未来新一轮的竞争中生根发芽。未来,如果韩国企业能够崛起,望京再次成为名副其实“韩国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编辑:新吾 实习生:纯洁 吴敏 校对:郭利琴

推荐: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