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龙: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数据登记平台

导读11月8日,2022年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国深度行(首站)·深圳站活动在深圳市龙华区开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发布《加...

11月8日,2022年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全国深度行(首站)·深圳站活动在深圳市龙华区开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发布《加快培育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

他透露,在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指导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积极探索推进建立全国数据登记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和上海、北京数据交易所沟通,下一步探索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数据登记平台。

我国数据交易规模占全球1/8

他表示,数据是加快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是支撑实体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此,他就《报告》谈了几点体会。

首先,数据要素市场构成和机制方面,数据要素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经历了采集、汇聚、存储、交换、分析、使用、销毁等全生命过程,通常称之为数据要素的流转,只有让数据流动起来,数据才能变成真正的活水,并最大程度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其次,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方面,当前我国数据市场在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开放共享、数据交易流通、数据融合应用、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以数据开放为例,2021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接入各级政务部门已经达到了5951个,支撑全国调用超过2千亿次,向地方回流数据超过了6千万条,各地政府与企业通过搭建政企数据共享平台,探索政府数据授权应用等方式,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了政企优势互补,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

数据交易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场内场外交易共同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数据交易总规模达到了2000亿元,中国占八分之一,即250亿元。中国数据交易市场逐步形成了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共同发展的态势,但目前场内交易占比不足5%。

从数据获取的渠道来看,场内交易主要是地方政府协调和引导数据资源供给,场外交易主要是数据密集型企业为用户服务生成数据,形成数据资源。从发展的模式来看,场外交易主体已经在各供给链上下游形成稳定客户群,而场内的交易处于发展探索的阶段。

再次,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新动向和新趋势方面,其中,数据空间模式走向应用,激发数据开放共享,通过标准化的通信接口、统一连接以及交互网络等架构设计,实现数据可信流通的整体技术设施。

何小龙重点提到,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过构建个人数字空间和法人数字空间,创建了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的安全环境,东方电气等企业在机床生产等领域落地了数据空间的项目,为企业数据传输和技术合作提供了数据信任基础。

选取深圳等地展开数据交易试点

何小龙也谈到,总体来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存在数据采集存储标准化进展不足、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数据交易流通活跃度不高、数据要素融合应用能力仍需强化、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体系亟待完善等相关问题。对此他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做到全国一盘棋。如明确数据管理部门职责分工。

二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数据含金量。提升事业单位数据管理能力,开展数据治理相关技术、理论、工具及标准研究,构建涵盖规划、实施、评价、改进的数据治理体系。

三是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增强数据要素供给能力。健全公共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制度,打通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各部门及地方业务系统接口,形成完整贯通数据整合共享体系,健全完善数据的分级分类开放制度,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目录清单,充分依托已有的资源建立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四是完善交易规则,促进数据交易健康发展。制定出台数据交易场所的管理办法,推进数据交易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完善数据准入体系及人员从业资格的认证体系,选取北京、上海、深圳等数据资源丰富、产业集聚性较高的地方进行数据交易的试点,就数据的确权、定价、交易规则、场景创新等先行先试,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

五是建立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体系,加快数据资产化发展步伐。推进数据资产登记工作,探索建立国家、区域级数据登记平台系统,实现平台跨组织、跨系统、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互联互通、互操作,从而实现保证数据资产的“一地登记全国共享”,等等。

六是完善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逐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将采取负面清单的形式列出不允许出境数据类别,加快跨境数据保护能力第三方认证,为数据出入境提供安全能力认证,强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认,促进认证企业间的跨境数据流动。

【记者】郜小平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