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股价涨超600%,芯源微面临巨额解禁考验

导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涂胶显影设备龙头芯源微迎来上市三周年的首发限售股解禁。12月16日,芯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

涂胶显影设备龙头芯源微迎来上市三周年的首发限售股解禁。12月16日,芯源微有3934.5万首发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比例42.48%。按照前一天196.06元的收盘价计算,这些股份解禁市值超过77亿元。当天,半导体芯片概念股集体回调,芯源微盘中股价一度跌超7.1%,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跌4.6%至187.05元。

两股解禁压力

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芯源微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限售期为自2019年12月16日上市之日起36个月。

此次限售股解禁共涉及8名股东,其中有5位股东为芯源微董监高,包括公司董事长、总裁宗润福,副总裁、董秘李风莉等。

解禁限售股份最多的是芯源微第一大股东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其共持有芯源微超1433万股,且均为限售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15.5%。此次该股东所持有的限售股份将全部上市流通。

第二、第三大股东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沈自所”)、辽宁科发实业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1050万、993万股,同样全部为限售股份,并于12月16日全部上市流通。

中科院沈自所在2002年作为主要股东发起创立了芯源微,经过数次股权变动后,目前其持有芯源微11.34%股份。此前的11月份,芯源微发布公告称,中科院沈自所计划将其所持有芯源微的全部股份无偿划转至其全资子公司中科天盛,若划转顺利完成,中科院沈自所将不再持有芯源微股份。

需要提及的是,从各大股东持股情况来看,芯源微股权较为分散,无单一股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有公司股权比例或控制其表决权超过30%,这意味着,芯源微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在上述股东持有芯源微的三年时间里,总体看芯源微股价获得数倍增长,其解禁前一天的收盘价较26.97元的发行价涨幅超过626%。

不过,当前较芯源微的股价高点已大幅回落。2021年7月底,芯源微股价曾达到301.57元的上市以来最高峰,这较其当时发行价涨超10倍。拉长时间来看,芯源微自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股价涨幅并不明显,但2021年5月上旬开始,其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到上述最高点的三个月时间里,涨幅超过276%。而在这之后,芯源微股价震荡下跌,到今年5月底跌至91.35元的52周最低点,较最高点跌幅接近七成。

这次巨额解禁后再过4个交易日,即12月23日,芯源微又将迎来今年以来的第四次限售股解禁。这是芯源微在今年6月完成的2021年定增,其引入了易方达、中信证券、华泰资管等十家投资机构和一位“神秘牛散”。即将到来的这次解禁,上述11位股东有804.57万股限售股将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8.69%,限售期为6个月。

此外,近期,芯源微重要股东刚完成大幅减持。第四大股东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28日至11月1日期间,合计减持170.5万股,占总股本的1.84%。经过多次减持,其持股比例已降至5%之下。原第七大股东国科瑞祺物联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自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也减持超总股本2%的股份。

12月15日,记者就减持压力及接下来业绩推动因素等问题以邮件方式、电话方式联系芯源微,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高端领域仍有差距

芯源微是一家做半导体设备的公司,主要产品为光刻工序使用的涂胶显影设备和单片式湿法设备,以及小尺寸的化合物、LED芯片制造和MEMS。

芯源微相关设备最初切入的领域是后道先进封装和LED领域,此后拓展至MEMS、化合物等领域,2018年,芯源微正式切入前道晶圆加工领域。

向更高端、价值更高的前道设备拓展,是芯源微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今年6月的定增中,其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前道设备的研发生产。根据公告,芯源微将于12月17日推出能匹配全球主流光刻机联机生产的前道涂胶显影机新品。

但芯源微在前道设备领域相比国际企业仍有很大差距,据芯源微年报,目前前道晶圆制造领域所用的涂胶显影和清洗设备都被两家日本企业垄断。而芯源微董事长在接受今年6月采访时透露,其在国内前道涂胶显影市场市占率不到5%。

相比技术壁垒更高的前道设备,芯源微在进入多年的后道先进封装和小尺寸领域已经成为多家大厂的主力供应商,其客户包括台积电、长电科技、华灿光电等。

高端领域被国际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这也是整个半导体设备行业需要突破的瓶颈。深度科技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确实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就整个产业而言,这些进步仅限于低端领域。即芯片的成熟制程中比较落后的工艺制作,比如LED芯片、显示屏芯片。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战略性高端领域,先进的芯片及其相关的一些设备。”

从当前行业情况来看,虽然半导体设备面临下游消费电子需求不足带来的半导体寒冬,但相比部分半导体设计、制造巨头在三季度出现营收同比或环比下滑,国内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在内的多数半导体设备企业营收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并且行业内汽车、工业等增量市场,以及本土化也为半导体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看懂研究院分析师、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我国芯片制造自主化的加速。不过,张孝荣对国产替代进程所持态度并不乐观,他认为,“我国真正要实现半导体产业自主,必须要实现光刻机国产化,这条路可能需要十年或者二十年才能走得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