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时工作制名存实亡,全天候加班危害社会、国家未来——孩子

导读#委员建议对八小时工作制加强监管#头条热榜1.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名存实亡,必须加强监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给了加班费,就让劳动...

#委员建议对八小时工作制加强监管#头条热榜

1.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名存实亡,必须加强监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给了加班费,就让劳动者失去拒绝的权力。

2.体制内疲于应付上级的加班可以休矣,必须让基层把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放在工作核心位置。

3.全天候加班的时代难题,必须破解,因为这种科技进步的副产品正在重塑社会性格。

4.最重要的,把伸进教育体系特别是学生课上课下的形式主义给我斩断,这是在毒害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


能有委员提出对八小时工作制加强监管,让我感觉,现在的社会还是有温情的。

相比起天天变着花样喊“何不食肉糜”的专家教授、社会精英们,这个政协委员是真正接了地气的。她提的问题也非常中肯,八小时工作制早已经在各个领域名存实亡了。

不说沿街门店了,《劳动法》强调的是用人单位要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很多沿街门店都是老板即员工,他们自己保障自己权益,自己想多干,自己同意就行。

但又不能不说沿街门店,现在很多沿街门店连锁化了,或者规模上去了,老板早已退居幕后,员工的工作时间根据店铺性质,基本上早上开门、晚上八九点关门,中间即使有午休时间,也不能保障工作时间只有八个小时,你问他们有没有加班费?好像有点多此一举。

然后我们来说说私企,小私企不讲加班,老板在、经理在就继续干,任务重就继续干,老板经理有要求就继续干,至于有没有加班费,通常没有,有也不多,象征性的,除非效益好,不然小私企维持生存都难,还讲什么加班费。

大一点的私企频繁加班。企业做大了,老板的志向也变大了,业绩好了要更好、规模大了要更大、利润高了要更高,拓展市场、协调资源、维护客户等等,都需要更大的工作量,但企业扩张期培养新人来不及,只能招有经验的老人、给公司老员工压担子,这时候的频繁加班是普遍现象,但通常加班的福利会给一点以安军心,大方程度因老板的心性不同而不同。

大规模的私企加班主要是常态化和结构化。企业规模和业绩稳定了之后,再想上台阶、提质量已经有点困难了,而且规模庞大了之后,制度化、规范化的步伐必须跟上,于是企业的内控制度会逐渐健全以来,以成本核算为主的用人调整必然成为老板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适合业务外包的外包、适合自己做的拿来专心做,部门之间的职责界定也会越来越清晰。而在工作量分配上,常态化加班是公司保证业绩的一项手段,毕竟要用最少的成本谋取更大的利润,同时,由于企业变大,为企业赚取利润的业务部门和为企业维持规范运转的服务部门加班情况开始各有特点,业务部门更灵活、但对劳动者的时间压榨更多,服务部门更规范、但对劳动者的时间压榨几乎成为制度。

龙头企业跟大规模企业差不多,只不过在时间和劳动力榨取上更广泛。

至于外企,通常守规矩或者加班费给的不错,加班量嘛,看看富士康。而且现在有个普遍的误区,既然有加班费就不能对加班说不。这是不对的,不加班是权利,不能因为行使权利就对劳动者进行惩罚。

再来说说机关、企事业单位,传说中的体制内是个什么情况。

机关、企事业单位一直是人人羡慕,所谓事少钱多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但其实这样的工作只存在于个别人或者个别岗位,体制内的芸芸众生不过也是劳动者而已。

贺雪峰在《贺雪峰:基层干部困在目前体制系统中,大多时候都忙于应付》里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在文中提到:“越来越精致的制度,越来越现代的技术,越来越严格的考核,本来是要推动基层工作更加规范、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现在却似乎正在变成基层工作中的困扰。基层干部困在了目前体制的系统中,越来越忙,大多数时候都忙于应付。”

这就是体制内芸芸众生的现状,忙于完成各项考核、忙于上报各种指标完成情况、忙于留痕、忙于通过钉钉、微信、各种系统上报工作过程,挤压了工作时间、下班时间、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唯独没有忙于认真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和真正服务群众解决难题。

在程序完备的道路上谨小慎微,害怕追责而不敢有哪怕一点弹性举动,导致本来可以轻松完成的服务工作,因不敢使用自由裁量权而僵化成问题。

同时,在上级拍板要求违规操作的时候,又会不顾程序、拼命完成任务。

这种工作表现上的天差地别,骨子里还是体制内人员唯上不唯下的根本问题。

扯远了,这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要探讨的内容,我们要说的是,体制内的大部分人员也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而且因为体制内的特殊性,强调了工作、服务的公益性和奉献性,所以下班后加班、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是常态化、无偿性的。

当然,体制内加班也是结构性的,这个结构性不仅体现在部门之间,也体现在人员之间。

在体制内,不加班的部门基本已经不存在了,但依然是有差别的,一个政府内部,承担统筹协调任务、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较多的的部门加班多点,一个部门内部,承担核心业务和综合协调工作的部门加班多点。此外,党务工作部门近年的加班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也在逐年增加并扩大范围。

人员之间的差别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单位内部,通常一把手和副职们忙于各种会务、活动和各类组织性协调性工作,又有24小时值班值守等制度,他们基本不分上下班,有事就干没事就放松一下,上下班界限比较模糊。工作人员中,通常实职干部和年轻人加班多一点,上年龄的虚职干部和对个人晋升失去兴趣想躺平的干部,加班少一点甚至不加班。

当然在体制内,任务来了,第一目标是完成任务,其他的都放在后面讲。因此加班的常态化和无偿性是普遍存在的。

讲完了分类,我们再讲讲现在加班的特点——全天候。

为什么是全天候?因为科技进步了,通讯实时化,不仅能通过手机、电脑进行通话、视频还能定位。刚才说机关内部的领导层不分上下班,有事就干没事赶紧放松一下,其实现在全社会的劳动者谁不是这样呢?

你下班了,回到家,开启了父母模式,正跟孩子聊天,突然微信群一通信息轰炸,公司让填写表格、上报信息,同事们已经纷纷回复,正跟孩子聊天的你还能独善其身多久?

你睡了个懒觉,摇摇晃晃起来做了早餐,一边跟老人孩子聊着最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逛逛,一边收拾东西准备带着家人共度周末,这时候一个电话响起,上级部门临时检查,所有人员回岗待命或者客户那边突发情况要求尽快处理挽回损失,你除了尽快出门还能怎样?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们不光8小时工作制名存实亡,而且生活已经被工作全方位渗透,每个人都在魂不守舍的过着生活,所谓的家人陪伴、亲友时光,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假象。

过年打牌时谁不习惯性的刷刷手机微信群、谁不时不时的处理一下工作信息,亲友团聚时谁没有临时被叫去加班的尴尬时刻?

科技进步方便了工作和通讯,提高了劳动效率,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欣欣向荣的标志。

但科技进步也方便了工作对生活的侵蚀,我们再没有纯粹的生活时光,是我们这个时代付出的代价。

这代价太沉重,沉重到因为长期不间断地生活在工作中,以致现在人亚健康、思想焦虑、浮躁不安,这种情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是时候审视一下这种工作模式了,8小时工作制的名存实亡只是一种表象。

最后我想说说孩子,孩子是好奇的、爱动的、容易走神的,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引导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比如学习,或者做好一件他们觉得有兴趣的事——比如游戏,不管哪一种,都是在锻炼他们的注意力。

但现在体制内的无休止的考核已经渗透到了校园,各项部门的考核任务透过教育管理部门下放到了学校,学校再分解给年级和班主任,然后通过老师再传递给学生。

孩子在学校学习之后,回到家还要每天打卡。老师监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固然是对的,但是学习体制内那种无休无止的形式主义,搞过程监督真的有必要么?

而且是在法定的学习时间以外,每个老师都能布置一堆量不大但必须完成的作业,加起来,孩子基本没有休息时间。

为什么要把体制内搞目标考核的那套东西套到孩子身上,从孩子抓起培养他们的形式主义,学习内容记没记住不重要,笔记一定要做得漂亮让老师检查,课本知识学没学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卡的时候把内容提交给老师。

这些是老师的工作业绩,也是学校年终总结的数据。

但不是孩子的成绩。因为学校淡化考试,不允许过多考试,成绩不能比较,就在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

于是,孩子成了形式主义真正的牺牲品,从小学会了漫不经心、口不应心,认认真真走形式,像很多体制内的基层人员一样,在既定的规则内谨小慎微,创造性和活力被形式化所代替。而最重要的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小时候学会的东西,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底色!

这样,真的好么???!!!我们需要这样的未来么???!!!

今天老是跑题,我想说的是:

1.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名存实亡,必须加强监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给了加班费,就让劳动者失去拒绝的权力。

2.体制内疲于应付上级的加班可以休矣,必须让基层把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放在工作核心位置。

3.全天候加班的时代难题,必须破解,因为这种科技进步的副产品正在重塑社会性格。

4.最重要的,把伸进教育体系特别是学生课上课下的形式主义给我斩断,这是在毒害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